Friday, April 22, 2016

北浜alley_昌庫


北浜倉庫~看似廢墟卻長出珍貴的小草

在每個居住的城市,不論大城市或小鄉鎮,或多或少總有像倉庫的空間,有些也許是工廠倉庫、機具倉庫、農糧倉庫...但這些倉庫往往會因為商業發展、時空轉移,而進入停滯、無人使用、荒廢...等狀態...

在走往瀨戶內海藝術季的行程中,北浜這一角,是心裡默默打算著必訪之處,夾縫的時間還是來此造訪,此倉庫距離高松港口約莫5分鐘,主建物是兩棟昌庫為主,沒有特別的修整外觀,建物維持著原本倉庫的調性(連同抽風散也都保持著一樣的色調);在這區域,有書店、藝廊、髮廊、餐飲、文具、雜貨..等小店,(雖然這一早我們太早到,好幾間店沒能一探究竟),但這輕鬆、自然(不刻意營造)的氣氛,也讓我們待著許久...



兩棟主建築昌庫,中間維持骨架構,作為散步、休憩、發呆,也讓人與建築中間多了呼吸的空間。



在網路上大名鼎鼎的''預約式''書店,在倉庫的二樓,當日有幸遇到有位台灣''瀨戶內海志工''有與小林先生預約,讓我們能一探書店這小寶庫;書店的隔壁式小的展覽空間、及咖啡店。


倉庫所改裝的其中一間服飾店,店的內外裝,不太台灣常見包裹式,(把舊的都包覆,換上全新材料的作法),而是留著倉庫原有的木工結構,讓屋子的空間更顯得鮮明。




黑船屋,是一間啤酒、飲料、日式居酒屋的飲食空間,外觀的裝飾與鄰近海港的位置,有種相當契合的氛圍,很像他就應該存在這裡一般。


上圖,這間小店,在他還未開店我們就注意到他,看似沒有招牌的商店,其門邊上有個用鐵焊成型的女孩衣服,做工非常細緻,讓經過時都驚艷這樣的成設方式;而店內是以小孩的服飾、玩具為主的商店。





北浜設計,這空間,在台灣是鮮少看到的,小聚落的發展其中設置工作站,當我們透看窗內,會看到各店的小模型,而窗上也貼著設計的講座(與在地人溝通、傳遞資訊的時間),這樣的空間是否是讓北浜維持一種特有調性的方式呢?




看到這照片大家會想到什麼呢? 這是北浜昌庫的另外一面,外牆自然的植物攀藤,讓建築物自然成為一幅畫,而牆內、外,是北浜的''停車場''這樣的設置,也是讓我在日本旅遊很少看到,隨意路邊停車的景象。

ps.還想說的是...在北浜這有另外一很吸引人的''招牌'' 不論是服飾店、書店、啤酒屋...,每一間店家似乎都讓招牌平面化、色彩也讓人覺得舒服(沒有霓虹燈、或Led跑馬燈...);這樣的美感、與自制力又從何而來呢?!

這樣的疑惑在離開北浜也一直沒有解開,或許是自我的尊重、自我對美感的重視、或是設計工作站也有其相關規範...讓這樣的小區域能有自己存在的美好調性吧!!

來北浜吧!! http://www.kitahama-alley.jp/


No comments: